找到相关内容118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妙门修法(二)

    那么,能生所生,就有二个了;又不对境时,也应常生,但没有的存在,也就没有心的反映,因此,并非自生。如果心是从他而生,从外境产生的我又有何干呢?又如从境生心,那么圣人在对境时,也应该生心了,...对象,对象相应,即有明了思惟的作用,念正是相应的一个过程,这也有粗细不同,粗的心缘境较长而不自觉,波动较大;细的较短而能自觉,波动也小。不过未证空性的会随之而迁,如悟知心相心体不一不异,则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2142412.html
  • 禅宗的开悟(二)

    开悟后,断除了我、法二执,自己和法界成为一个整体,一致,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,慈悲就自然地显出来,从而更能极大限度地发挥伟大的爱的精神。由此可见,佛教不是不要爱,而是要让爱净化,成为对众生的无...境界。我虽远远谈不上开悟,但依据经教保证你们能够开悟。否则怎么能说“人人皆有佛性,即是佛,全人即佛”呢?有些人怀疑释迦牟尼怎么能坐到四十九天这样长的时间呢?须知佛当时的精神高度集中,已入定,在此定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142427.html
  • 涂香满怀乐

    立下的誓愿。以戒、以法为我们的师长,常常如此薰修,常常觉得不足,常常怀著惭愧的,具有惭愧就会警惕、就会增上,知道我的习气染污,那边还要再修正,能做多少就算多少,时常这样观照,密护我们的根门,到...事情时,用戒律往这境界一照,掉头就走了,根本不会又多费心思在葛藤上。因为戒法就是在教我们如何以,去妄存真,所以观照境界时,就知道应该如何持守戒法,犹如将坚甲胄穿戴在身上,所以戒律是第一个要学的。有...

    法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244553.html
  • 达波拉杰的大手印思想

    也分下品一味瑜迦、中品一味瑜伽和上品一味瑜伽。如说:“见心如虚空,身无染污故。诸法心性,平等是一味”。“、有无二,是为一体”。即使这样;下品一味瑜伽之证仍不彻底。《垛哈歌》说:“一切,寻觅不...“于能执所执贪著法”。能执为,所执为,于心境执着实有法。坚持有“我”和我执的结果,导致自生、他生、自他共生、三时生,这种错误认识会增加烦恼。因此,必须了解自身是否有主体“我”。达波拉杰认为,身体是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5449438.html
  • 窥探诸法实相——缘起性空

    所认识的,没有固定的标准,都是缘生缘灭的;故不论的毕竟空而无实体的。  如《唯识二十论》中说:你所见的水,在鱼类看来是宫殿,在天人看来视之为玻璃,而饿鬼见了却是脓血;又有论说:老虎见人认为是顿...依我执我见行事,不再错上铸错,诸法真相背道而驰。  假如不能认识到缘起性空的真相,自然会活得很苦,很累——被世间的假相迷惑,被各种诱惑牵着到外走而不得自在。故于日常生活中,应时时提起观照之,对万事...

    德 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2349655.html
  • 略论龙树的“空”的思想

    生命)是由蕴、处、界组成的集合体,因而"我"是空的,但其构成元素是实有的。  大乘唯识学所说的"空"是通过的关系而言的,这表现在两个方面:第一,认识对象()随着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和...生法无自性,无自性即是毕竟空。"可见"因缘生"之所以是空是在于其无自性。"自性"的梵文为svabhava,其中sva是自己、自体的意思,bhava指有、存在、自己规定自己,强调独立自存性,可见,自性...

    桑靖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253529.html
  • 佛学研究断想

    唯识学的唯识观念是瑜伽修为方法,它不同于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实体论。都是缘起法,都是依他起性,不过心具能相,具所相,心法最胜故,故言唯识。如果把唯识当成实体主义的唯我论,那则是大错。中国儒教亚圣孟子...  佛学研究断想   胡晓光   一   当代著名佛学研究专家吕澂先生认为,中国佛学印度佛学有本质性区别,而其区别的基本点,就是在于印度佛学主张“性寂”,而中国佛学则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955073.html
  • 佛陀核心思想——拈花宗旨传入中国后的历史进程和影响(一)

    它,以性空‘如’来统一它,即是客观的,主观的,统一于必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‘如’之中,所谓‘心若不异,万法一如。’”“禅的特色不在于般若理论,主要地要把理论贯彻到一般实际生活中去,所谓发挥禅妙用...出类拔萃者,有道融、僧睿、僧肇、竺道生等关中四杰。“秦人解空第一,僧肇其人也”(罗什语)。《肇论》斥三家(本无宗、即色宗、无宗),倡体用一如,万物自虚。般若“空”义始玄学“无”义泾渭分明。竺道生超群绝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3059476.html
  • 略论唐诗佛教

    ,是思想艺术境界的结合,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客观物境相互交融形成的艺术境界。无论是“由心生”还是“由境生”,相互交融渗透绘出一幅显意显境的画面,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诗句。佛家的心境诗人的...放”的意境。“空”除了是万物的理外,也指万物存在,一切。“静”是“色即是空”的影响,是理在心中后的豁达。“放”是放开,非场面壮阔、声势浩大的意境,而是思中的出口,平淡、淡雅之意境。如王维的《过...

    湛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5361334.html
  • 佛教本体论奥义书

    划清了界限。  “如来藏”“佛性”是相通的。“佛性”的“性”是“界”的翻译,吕澂先生认为,“佛性”有两层意义,一是原始意义,即具有 性净之 的成佛可能性;二是派生意义,即法的实相、法性。前者指心,后者指境(9)。“佛性”是“如来藏”的发展,“如来藏”作为“自性清净心”是有形的,但是“佛性”却是无形的。用“佛性 作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()的真际比“如来藏”更具有灵活性。“佛性”在印度佛教中还...

    蒲长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061942.html